涟源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徐忠:新时代的改革要啃四个“硬骨头”

发布时间:2017-11-17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作者:见习记者 马玲浏览字体:[      ]

“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处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规模快速扩张,渐进式、增量改革的成绩显著,这带来对规模扩张、增量改革的过度乐观,甚至出现了回避存量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11月1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财新峰会上表示,我国目前面临的产能过剩、高杠杆和房地产领域的诸多问题,背后有前期过度刺激以维持总量扩张导致结构性问题恶化的因素,也有回避存量矛盾的因素。

 “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也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徐忠称,要纠正过度强调增量扩张目标的倾向,从“铺摊子”转变为“上台阶”,从简单的加减法转变为重在提高质量和效率的乘法和除法,从过度依靠短期行政手段转变为体制机制建设,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徐忠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改革过程中的四个“硬骨头”:一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在他看来,近年来,国企改革的部分举措并没有紧紧围绕主要矛盾进行。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不强,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具体体现。

 二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问题。在徐忠看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背后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多个制度安排的不完善、不合理,包括过度强调GDP的激励考核机制、财权过度集中于中央、中央与地方事权配置制度不完善等。同时,各地之间收入支出的不平衡越来越多地依靠中央财政进行转移支付,这潜藏着较大的道德风险,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三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问题。徐忠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制度的制定进展不足。尤其是房地产税,由于房地产是各方面的利益交汇点,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财税制度的重要安排中,房地产税的缺席对城镇化的进程造成了极大的扭曲。

 四是处理“僵尸企业”和金融秩序问题。他表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仍未建立,行政干预、行政管制的偏好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金融生态主体“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还没有完全形成,影响了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出清,进而也影响了金融生态主体的多元化和生命力,其结果必然是金融体系效率逐步下降。“新时代的改革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充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徐忠表示,未来的改革要明确加强具有长效性、法治性的体制机制建设,避免过度依赖短期的行政手段。此外,科学合理的方案也是推动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