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涟源市构建新模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发布时间:2017-11-02来源:娄底政府门户网作者:佚名浏览字体:[      ]

 今年来,涟源市深入开展涉农资金整合改革试点工作,构建起了“资金统筹、程序规范、重点突出”的涉农资金管理工作模式,有效规范了涉农资金管理,提高了使用效率效益,实现了涉农资金由零碎敲打向统筹整合,分散使用向集中投放的转变,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达5.3亿元,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三个明确,推行资金一体管理。为切实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效益不高的问题,涟源市在整合思路和方式上进行了明确。一是明确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和四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等工作。四个小组分别为综合协调组、项目规划组、资金整合组和督导考评组四个工作小组,由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监察局牵头负责,各工作组之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责。切实形成了“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整合机制。坚持制度先行的原则,在完善政策配套上下功夫,先后研究制定了《涟源市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涟源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使整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召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在制度层面有效保障了整合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明确整合范围。除农民补贴资金、救灾资金外,将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资金全面纳入整合范围。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和“五个一批”(生产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就业、社保兜底),按照“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捆绑用于涉农项目建设,从而有效改善了过去财政涉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

 打造三大平台,实现资金高效利用。按照集聚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将符合要求的涉农资金,整合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三大平台,集中统筹安排,着力放大财政涉农资金综合效益。一是打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两年来通过整合涉农资金3.9亿元,重点对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并突出抓好孙水河涟水河治理、白马大灌区改造、山塘整治等水利建设。通过两年来的整合投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坚持以发展产业为依托,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近两年来,共整合涉农资金1.6亿元,用于发展肉牛、禽畜、油茶、蔬菜、药村等优势主导产业。其中,在蔬菜产业、禽畜养殖方面,共整合6816万元推进桥头河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目前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达6500亩,有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1个。成为全省23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三是打造扶贫开发平台。通过整合资金7300万元。重点围绕省级贫困村和一些边远乡镇,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深入开展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扶贫产业园推进工作。

 严把三道关口,确保资金规范运行。由于经过整合后的涉农资金,相对集中,数额较大,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坚持严把“分配、验收、拨付”三关,有效确保了整合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一是严把分配关。对中央、省、市下达涉农项目资金需要市级分配的和市本级财政统筹安排的涉农金的使用按“部门申请、扶贫办财政初审、分管领导复核、市长审批”的程序进行,重点把控好项目的实施区域、产业投向、支持环节,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涉农资金分配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分散性,增强了资金分配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集中性。二是严把验收关。主管部门、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协调配合,对项目验收严格把关,有效确保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严把拨付关。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安排三名专职人员,对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整合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做到资金收支有依据,项目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发挥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各项涉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切实保障了整合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